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题及其答案
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起点《语文》试卷(真题回忆版)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24分,每小题4分)
1.在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加点为加粗)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B)
A.测量重量量体裁衣B着手沿着话不着调
C.薄饼薄利多销薄弱D绰号号角号啕大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A.浪漫拗曲两全其美B.憧憬晶莹换然一新
C.彷徨给予老生常谈D.搔扰漂移漫不经心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B)
随着大数据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口普查的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______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快速捕捉到人口信息,__能够较为便捷地完成人口普查工作。大数据智能化的出现成为人口普查变革的一个重要______。
A.通过、因而、机会B.通过、从而、契机
C.经过、因而、契机D.经过、从而、机会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加点为加粗)的一项是(A)
A.古往今来,这个地方能人辈出,圣贤豪杰无数,英雄人物更是罄竹难书
B.虽然今年跌入了乙级队,但我们有信心东山再起,争取明年重回甲级队
C.那本外国小说我当时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具体情节也记不清楚了
D.作为屈指可数的女词人之一,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B)
A.暮色中的炊烟,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舒展自如,浓淡相宜。
B.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要传授科学知识,而要塑造健全人格。
C.中国科学家屠呦动因为发现了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D.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未来一定更加光明。
6.依次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D)
它舒服极了,每逢吃饱了,洗干净了______,跳累了______,或者这一根,或者那一根,这时候,用嘴刷刷这根毛,刷刷那根毛,接着______,拍一拍翅膀______。
①就在笼子里跳来跳去
②抖一抖身子
③就又跳来跳去了
④就站在象牙的横棍上歇一会儿
⑤很灵敏的四处看一看
A.③②⑤④①B.③②①⑤④C①④⑤③②D①④②⑤①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6分,每小题4分)
7.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是一项是(C)
A.鲁滨进用自己对脚进行测量,是由于脚作为计量用具十分方便。
B.政府部门坚持使用早季对粮食颗粒,因为此时它们的个头均等。
C.引入了“码”这一新的单位,对当时赢过的度量衡起了充分的作用。
D.水和面粉比蜻更容易获得,导致“周年忌辰杯”脱离了原有相动。
8.对文中有关说明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第二段借助对比,说明量的单位是多种多样的。
B.第.吗1对比,说明是的单位是多种多样的。
C.第五段中直接引用学者的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第七段末尾通过类比,说明萨拜因用椅垫实施了测量。
9、下列不适合作为文中“易获得性”的例子的一项是(A)
A、科学工作者通过测量地球子午线来确定一米的长度。
B.埃塞俄比亚人用“一耳朵眼”作为药量对单位。
C.古人用角豆种子作为单位,“克拉”一次就来源于此。
D.地图绘制者用步幅来计量长度,借此测量大地。
10、下列短语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一项是(C)
A.度量衡的统一B.度量衡的换算
C.度量衡的特性D.度量衡的历史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1~14题。(共25分)
趣:嫩暖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唯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虫儿们的合奏、它的麻、低、宏、印,换、除,作作、歇,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经没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那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题为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蕲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意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亟欲逃逦的,惟有这一个淡漠无味!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象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回源水柱于一直品汤,三场痛果胜于哀乐两忘。但这里井不是说愉快乐观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须流的,甜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说有味总比淡漠远胜罢了。
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又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的人,他们当然也是酷唔味道的,当这凉觉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妙美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惟恐不速了。而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想到“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
(一九二三年八月三十一日作)
11.文章第二段对秋天虫声对描绘有什么作用?
答案:在叶圣陶的散文《没有秋虫的地方》中,文章第二段科时矿秋天虫声控胆触格型,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多村生活的深切怀念,作者使用了丰富的语言和形象的比的,竭状虫的鸣声比作“神妙的乐师”的合奏,“它们高、飯、宏、织、疾、徐、作、歇,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无可批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自始之美,这种对数实的声的描写,不仅仅是对声音的直接描绘,更是作者情感的投射。
12.文点中的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划线句子运用了排比、对比、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情感更加丰富深刻,有效地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城市生活对批判和反思。
13.文章最后一段的“井底”和“铅色”有什么含义?
答案:这两个词插绘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微信理一位“井底”象征着一个封闭、局限、缺乏自由和活力的空间,它暗示了作和所在的环境和惊开状之蛙所看到的天空一样狭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限制,无法像秋虫那样自由飞翻和跳跃。这种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精色”则象征着冷漠、坚硬和缺乏生机。铅色的水门汀地代表了城市中对冷用新工业化的环境,这样环境块乏自然之美和生命力,与乡间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总授环比突录了作者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
14.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答案:文章的行文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开篇引入。文章开头,作者直接点题,提到“没有秋虫的地方”,引出对秋虫的描写。
2.秋虫的声音:作者势细描写了秋要的鲁。展现了秋虫声音的美妙和多样性。
3.秋虫与情感:文章接着描述了秋虫声望形象不同人的情感反应。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秋虫声音的情感价值,也反映了作者对不同人生活状态的深刻理解。
4.城市与乡村的对比:作者通过对比城印乡村的秋天,强调了城市生活的冷漠和死寂,突出了乡村生活的生机和活力。
5.秋虫的象征意义:秋“有的声首代表了自然之类,生命力和乡村的宁静,与城市的喧置和冷漠形成鲜明对比。
6.情感的深化,作者进一步深化了对款虫声音的情感体验,将其视为“无上的美的境界”和“绝好的自然诗篇”。
7.结尾的反思:文章结尾,作者表达了对没有秋虫的地方的遗憾和对有秋虫的地方的向往。这种反想不仅是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怀念,也是对城市生活的批判和反思。
四、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
《新书·审微》贾谊
宓子治亶父。齐人攻鲁,道亶父。始,父老请曰:“麦已熟矣,今迫齐寇,民人出自刈附郭者归,可以益食,且不资寇。”三请,宓子弗听。俄而,麦毕还乎齐寇。季孙闻之怒、使人让宓子曰:"岂不可哀哉!民乎,寒耕热耘,曾弗得食也。弗知犹可,闻或以告,而关子弗听!”宓子蹴然曰:"今年无麦,明年可树。令不耕者得获,是乐有寇也.且一岁之麦,于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年不息。"季孙闻之,惭曰:“使穴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
1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答案:百姓们从城外收割成熟的麦子回来,可以增加食物供应,同时也不会让敌人得到这些粮食作为补给。
16.文中季孙的“怒”和“惭”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季孙的怒”和“季孙的惭”这两个字分别表达了季孙良表达了季孙氏对宓子决策的不满和对百姓遭受损失的同情,“惭”则反应了子解释后对自己之前情绪反应的反思和羞愧。
17.说说店子给拳孙高明在何处?
答案:招予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考虑了眼前的得失,而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考虑了如何维护社会秩序和百姓的道德观。他通过这一决策展现了对国家未来和百姓长远利益的关怀,以及对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视,相比之下,季孙氏的反应更多是基于对眼前损失的直接反映,没有像宓子那样深入考虑其决策的长远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夜赋
宋・陆游
小斋寂寂似禅寮,卧数更筹觉夜遥。
帐外残灯欺不寐,梁间栖燕伴无聊。
江湖蹭蹬朱颜改,忧患侵凌壮志消。
挂旆天山少年事,此身终负圣明朝。
18.领联中“欺”和“伴”两个字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案:“欺”字通常有欺骗、欺瞒的意思,但在这里,它被用来形容钱灯似乎在欺骗诗人,让他以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实际上夜还很长。这种用法是方之我灯以人性化的特性,也发现出诗人因为失眠而感到的焦躁和无奈。“伴”字在这里是陪伴的意思,它都部学梁间栖息的燕子与诗人一同度过这无聊的长夜。这里的“伴”字不仅描绘燕子的形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因为在这个漫长的夜晚,只有燕子与他相伴。
19.“此身终鱼圣明朝”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陆游表达了自己对于未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国家复兴、未能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的遗憾和自我感伤。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在某读书班会上,有的同学以“读书助人成长”为主题,者的同学认为整以“读书助人进步”为主题。对此,你怎么看?
从“成长与成功”为活题,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
从文中两个观点分析,一方面认为,读书助人成长:另一方面认为,读书助人成功。看似两个对立的观点,仔细分析不难得知,更应该将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进行立意。
从初级的角度分析,可以写“读书助人成长和成功”,考您形的准出相关不型,如匡衡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囊萤映雪,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若考生深入分析,深入理解“成长”和“成功”的关系,则可得知,这两者应为递进关系,读书先助人成长,无论是技能、品德还是价值观等等,然后,在读书使人成长的基础上,方可走向成功。
第一类立意
①成功贵在勤学;
②勤学奋读,提升自我;
③乘书籍之船达成功彼岸;
④书海拾贝,铸就成功之路;
第二类立意
①读书助人成长,成长铸就成功;
②成功之花,成长浇灌;
③成长有路书为径,成功无涯书作舟。